1987年2月哪些证券公司比较好,四野的老将吴克华病重,他这位在战场上摸爬滚打多年的将军,在面临死亡时竟显得异常镇定。每当他闭上眼睛,脑海中便不由自主地回荡起往日的战斗场面,尤其是那些在东北与敌人激烈对抗的日子。他常常想起战士们发出的誓言:“誓与阵地共存亡!让敌人从我们的尸体上踏过去!”这些声音仿佛依然在他的耳边回响,给了他一份内心的坚韧与安宁。
在临终时,吴克华向妻子张铭叮嘱了一条遗愿:“每每想起当年在塔山牺牲的战友们,我的内心便充满了无法言说的悲痛。若我死后,只有一个要求——请把我的骨灰撒在塔山,那是我与战友们永远在一起的地方。”吴克华的遗愿并非孤单一人,他的心愿与其他八位将军一致,他们也选择将自己的遗骨埋葬在与战友并肩作战的地方。
展开剩余84%塔山阻击战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。若你曾观看过电影《大决战》,一定能记得那句经典台词:“给程子华发报!我不要伤亡数字!我只要塔山!”这句话折射出这场战斗的惨烈,也正因如此,今天我们再回顾这场残酷的战斗,才能更深切地体会它对历史的深远影响。
提到塔山阻击战,必然会引出一个更宏大的背景,那便是东北战局的转折点——锦州战役。我们想要深入讨论这场血战,首先得了解当时的局势。
1948年初,东北的民主联军已基本控制了整个东北地区的土地,虽然国民政府仍然占据了一些重要城市,但这些城市彼此孤立,难以形成有效的支援。此时,东北战局的形势逐渐向我军倾斜,然而,敌军依旧拥有55万兵力,其中包括新1军、新6军等精锐部队,若想彻底解放东北,必须先消灭这支庞大的敌军。
在这一关键时刻,林彪提出了一个相对保守的战略计划,他建议东野主力北上攻打长春,目的在于防止华北的傅作义部队出关。然而,毛主席认为这个方案过于谨慎,可能导致东北解放的进程再度拖延。毛主席强调,解决敌军的关键在于锦州,只有迅速拿下锦州,才能把55万敌军困在北方,东北的解放指日可待。
虽然毛主席的战略存在一定风险——锦州的防守坚固,而且距离葫芦岛仅60多公里,敌人可以通过海上增援,但从全局出发,这个风险是必须要冒的。毛主席明确指示东野部队必须全力进攻锦州,解决敌军的主力,减少华东地区敌我双方的对峙。
最终,锦州战役的胜利让我军掌握了东北战局的主动权。塔山,这个地处锦州与葫芦岛之间的小村庄,成了整个战役中的关键地带。由于塔山不仅是敌军增援的必经之路,而且有着极高的战略价值,因此必须坚决守住。
战斗打响后,蒋介石命令侯镜如率领11个师从葫芦岛方向驰援锦州,同时派廖耀湘部队突袭我军的后勤补给线。敌军的东进兵团与我方的主力部队在塔山展开了殊死搏斗。吴克华所率的4纵担负起了守卫塔山的重任,而林彪亲自下达指令:“人在阵地在。”可见这场战斗的重要性。
塔山的战斗历时六天六夜,战斗的惨烈程度超乎想象。初期,敌军进行了简单的炮火准备后便发起冲锋,但立即被我军坚守阵地的士兵击退。随着战斗的推进,敌军开始加大炮火攻势,并频繁发起冲锋。即便4纵的防御工事遭到摧毁,但他们依然顽强地抵挡住了敌人的九次进攻,付出了巨大的代价。
然而,敌人并非轻易放弃,尤其是敌军的独立第95师,这支曾以铁血纪律著称的部队给我军带来了巨大的压力。在几次白刃战中,独95师的兵力迅速减少,仅用了三天便损失了大部分兵力。
塔山阻击战的胜利,是我军对敌强大攻势的成功反击,也极大地打击了敌军的士气。至10月15日,锦州的守军被击败,国军的增援任务也因此终止。战斗结束后,敌军共计损失了6600余人,而我军也有3100余人牺牲。尽管伤亡惨重,但我方最终获得了胜利。
战后,塔山的胜利成为我军的巨大鼓舞,而对于战斗中的每一位战士来说,塔山的记忆将永远烙印在心底。战役结束时,4纵副司令胡奇才感慨万分,虽然他平时从不喝酒,但那一天他喝下了一整壶烈酒,以此来抚平内心的痛苦与疲惫。
回顾塔山阻击战的胜利,除了我军士兵的英勇作战,还要归功于敌军指挥系统的混乱。短短六天时间内,蒋介石更换了四位指挥官,导致指挥系统出现极大的混乱。这种无序的指挥,给我军提供了可乘之机,也为胜利铺平了道路。
战役的胜利不仅奠定了东北解放的基础,也为我军积累了宝贵的作战经验。在中央的号召下,1963年,塔山建立了烈士纪念塔,之后还扩建了纪念馆和烈士陵园。至今,陵园已经接待了超过100万的游客,每一面飘扬的红旗都在讲述那段壮烈的历史,铭记着先烈们的英雄事迹。
发布于:天津市亿融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